一級消防工程師《消防實務》基礎7
内容简介:建筑的总平面布置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一是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建筑结构的安全是整个建筑的生命线,也是建筑防火的基础。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建筑材料中不少是可以燃烧的,特别是大多数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都如果建筑内空间面积过大,火灾时则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防火分区的划分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以及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内人身安全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的消防工作理念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消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的重点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烟气是导致建筑火灾人员伤亡的最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灾时烟气的流动,烟气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划分防烟分区和选择合适的防烟、排烟方式。划分防烟分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的厂(库)房,当爆炸性混合物达到爆炸浓度时,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与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藉防烟分区,挡烟垂壁是指用不燃烧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档大量资料表明,火灾现场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烟害所致。发生火灾时首要任务是5.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对于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含地下建筑和人防工程对于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按其不同的用途,如厨房、卫生间、起居室、客房及办公在建筑物内按面积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基准防烟分区,这些防烟分区在各个楼层,一在高层建筑中,底层部分和上层部分的用途往往不太相同,如高层旅馆建筑,底层防火牆是由不燃烧材料构成的,为减小或避免建筑、结构、设备遭受热辐射危害和3.防火牆应截断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8.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不应穿过(高层民用建筑为严禁穿过9.建筑物内的防火牆宜设在转角处。如设在转角附近,内转角两侧上的门、窗、2014年一級消防工程師《消防實務》基礎7
建築防火的技術方法
(一)總平面布置
建筑的总平面布置要满足城市规劃和消防安全的要求。一是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等,从周围环境、地势條件、主导风向等方面综合考慮,合理选择建筑物位置。二是要gen(根)据实际xu(需)要,合理划fen(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存储区)、生產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 三是为防止火灾因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影响而导zhi(致)火势向相邻建筑或同一建筑De(的)其他空间蔓延扩大,并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在总平面布置中,应合理确ding(定)各类建(構)筑物、堆场、貯罐、电力设施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四是要根据各建筑物的使yong(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考虑扑救火灾時所必需的消防车通道、xiao(消)防水源和消防扑救面。
(二)建築結構防火
建築結構的安全是整個建築的生命線,也是建築防火的基礎。建築物的耐火等級是研究建築防火措施、規定不同用途建築物需采取相應防火措施的基本依ju(據)。在建築防火設計中,正確選擇和確定建築的耐火等級,是防止建築火災發生和阻止火勢蔓延擴大的一項治本措施。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適當增加構件的截面積;對鋼筋混凝土構件增加保護層厚度;在構件表面塗覆防火塗料做耐火保護層;對鋼梁、鋼屋架及木結構做耐火吊頂和防火保護層包敷等等。
(三)建築材料防火
建築材料中不少是可以燃燒的,特別是大duo(多)數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都具有可燃性,而且這些建築材料在燃燒後往往産生大量的yan(煙)霧和有毒氣體,給火災撲救和人員疏散造成嚴重威脅。爲了預防火災的發生,或zu(阻)止、延緩火災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減qing(輕)火災危害,必須對可燃建築材料的使用及其燃燒性能進行有效的控制。建築材料防火就是根據國家的消防技術標准、規範,針對建築的使用性質和不同部位,合理地選用建築的防火材料,從而保護火災中的受困人員免受或少受高溫有毒煙氣侵害,爭取更多可用疏散時間的重要措施。建築材料防火應當遵循的原則主要是:控制建築材料中可燃物shu(數)量,受條件限制或裝修特殊要求,必須使用可燃材料的,應當對材料進行阻燃處理;與電氣線路或發熱物體接觸的材料應采用不燃材料或進行阻燃處理;樓梯間、管道井deng(等)豎向通道和供人員的走dao(道)nei(內)應當采用不燃材料。
(四)防火分區分隔
如果建築內空間面積過大,火災時則燃燒面積大、蔓延擴展快,因此在建築內實行防火分區和防火分隔,可有效地控制火勢的蔓延,既利于人員疏散和撲火救災,ye(也)能達到減少火災損失的目的。防火分區包括水平防火分區和豎向防火分區。水平防huo(火)分區是指在同一水平面內,利用防火隔牆、防火卷簾、防火門及防火水幕等分隔物,將建築平面分爲若幹個防火分區、防huo(火)單元;豎向防火分區指上、下層分別用耐火的樓板等構件進行分隔,dui(對)建築外部采用防火挑檐、設置窗檻(間)牆等技術手段,對建築內部設置的敞開樓梯、自動扶梯、中庭以及管道井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等。
防火分區的劃分應根據建築的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以及建築的耐火等級、建築內容納人員和可燃物的數量、消防撲救能力和消防設施配置、人員疏散難易程度及建設投資等情況綜合考慮。
(五)安全疏散
人身安全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以人爲本的消防工作理念必須始終貫chuan(穿)于整個消防工作,從特定的角度上說,安全疏散是建築防火最根本、最關鍵的技術,也是建築消防安全的核心內容。
建築安全疏散技術的重點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數量、寬度、位置和疏散距離。基本要求是:每個防火fen(分)區必須設有至少兩個安全出口;疏散路線必須滿足室內zui(最)遠點到房門,房門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樓梯間的行走距離限值;疏散方向應盡量爲雙向疏散,疏散出口應分散布置,減少袋形走道的設置;選用合適的疏散樓梯形式,樓梯間應爲安全的區域,不受煙火的侵襲,樓梯間入口應設置可自行關閉的防火門保護;通向地下室的樓梯間不得與地上樓梯相連,如必須相連時應采用防火牆分隔,通過防火門出入;疏散寬度應保證不出現擁堵現象,並采取有效措施,在清晰的kong(空)間高度內爲人員疏散提供引導。
(六)防煙排煙
煙氣是導致建築火災人員傷亡的最主要原因,如何有效地控制火災時煙氣的流動,對保證人員安全疏散以及滅火救援行動的展開起著重要作用。huo(火)災時,如能合理地排煙排熱,對防止建築物火災的轟燃、保護建築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種技術措施。
煙氣控制的方法包括合理劃分防煙分區和選擇合適的防煙、排煙方式。劃分防yan(煙)分區是爲了在火災初期階段將煙氣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以便有組織地將煙氣排出室外,使人員疏散、避難空間的煙氣層高度和煙氣濃度處在安全允許值之內。防排煙系統可分爲排煙系統和防煙系統。排煙系統是指采用機械排煙方式或自然通風方式,將煙qi(氣)排至建築外,控制建築內的有煙區域保持一定能見度的系統。防煙系統是指采用機械加壓送風方式或自然通風方式,防止煙氣進入疏散通道、防煙樓梯間及其前室或消防電梯前室的系統。防煙、排煙是煙氣控制的兩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建築防火設計中,應合理設計防煙、pai(排)煙系統。
(七)建築fang(防)爆和電氣防火
生産、使用、儲存易燃易爆物質的廠(庫)房,當爆炸性混合物達到爆炸濃度時,遇到火yuan(yuan(源))就能爆炸。爆炸能夠在瞬間釋放出巨大的能量,産生高溫高壓的氣體,使周圍空氣強烈震蕩,在離爆炸中心一定範圍內,建築或人會受到沖擊波的ying(影)響而遇到破壞或造成傷害。因此,在進行建築防huo(火)設計時,應根據爆炸規律與爆炸效應,對有爆炸可能的建築提出相應的防止爆炸危險區域、合理設計防爆結構和泄爆面積、准確選用防爆設備。
一、防煙分區的概念
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与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藉防烟分区,使 烟气集于设定空间,通过排烟设施将烟气排至室外。防烟分区范围是指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向下突出不小于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吊顶之间的规定空间。
屋頂擋煙隔板是指設在屋頂內,能對煙和熱氣的橫向流動造成障礙的垂直分隔體。
挡烟垂壁是指用不燃烧材料制成,从顶棚下垂不小于500mm的固定或活动的档烟设施。活动 挡烟垂壁系指火灾时yin(因)感温、感烟或其它控制设备的作用,自动下垂的挡烟垂壁。
二、防煙分區的作用
大量资料表明,火灾现場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烟害所致。发生火灾时首要任务是把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控制在一定的区域 之内,并迅速排出室外。为此,在设定條件下必须划fen(分)防烟分区。设置防烟分區主要是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使 火场上产生的高温烟气不致随意擴散,并进而加以排 除,从而达Dao(到)有利人员安全疏散,控制火势蔓延和减小火 灾损失的目的。
三、防煙分區的設置原則
she(设)置防烟分区时,如果面积过大,会使 烟气波及Mian(面)积扩大,增加受灾面,不利安全 疏散和扑救;如面积过小,不仅影響使 用,还会提高工程造价。
1.不設排煙設施的房間(包括地下室)和走道,不劃分fang(防)煙分區;
2.防煙分區不應跨越防火分區。
3.對有特殊用途的場所,如地下室、防煙樓梯間、消防電梯、避難層間等,應單獨劃分防煙分區。
4.防煙分區一般不跨越樓層,某些情況下,如1層面積過小,允許包kuo(括)1個以上的樓層,但以不超過3層爲宜。
5.每个防烟分區的面积,对于gao(高)层民用建筑和其他建筑(含地下建筑和人防工程),其建筑面积不宜大于500平方米;当顶棚(或顶板)高度在6m以上时,可不受此限。此外,需設排煙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 6mDe(的)房间应采用挡烟垂壁、隔墙Huo(或)从顶棚突出不小于0.5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梁或垂壁至室內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8m。
四、防煙分區的劃分方法
防煙分區一般根據建築物的種類和要求不同,可按其用途、面積、樓層劃分:
(一)按用途劃分
對于建筑物的各个部分,按其不同的用途,如厨房、卫生间、起居室、客房及办公室等,来划分防烟分区bi(比)较合适,也较方便。国外常把高层建筑的各部分划分為居住或办公用房、疏散通道、楼梯、电梯及其前室、停车库等防yan(烟)fen(分)区。但按此种方法劃分防烟分區时,应注意对通風空调管道 、电气配管、给排水管道等穿墙和楼板處,应用不ran(燃)烧材料填塞密实。
(二)按面積劃分
在建筑物内按面积将其划分为若干個基準防烟分区,这些防烟分区在各个樓层,一般Xing(形)状相同、尺寸相同,用途相同。不同形状的用途的防煙分区,其面积也yi(宜)一致。每个楼层的防烟分区可采用同一套防排 烟设施。如所有防烟分区共用一套排烟设备时,排烟风机的容量应按最大防烟分区的面积计算。
(三)按樓層劃分
在高层建筑中,底层部分和上层部分的用途往往不太相同,如高层旅馆建筑,底層布置餐厅、接待室、商店、会计室、多功能厅等,上层部分多为客房。火灾统计资料表明,底層发生火 灾的机会较多,火灾概率大,上部主体发生火灾的机会jiao(较)小。因此,应尽可能根据房间的不同用途沿垂直方向按楼层划分防烟分区。
防火牆
防火墻是由不燃燒材料構成的,爲減小或避免建築、結構、設備遭受熱輻射危害和防止火災蔓延,設置的豎向分隔體或zhi(直)接設置在建築物基礎上或鋼筋混凝土框架上具有耐火性的牆。
防火牆是防火分区的主要建筑构件。通常防火牆有內防火牆、外防huo(火)墙和室外独立墙几种类型。
防火牆的耐火极限、燃shao(烧)性能、设置部位和构造应符合下lie(列)要求:
1.防火牆应为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目前《建规》的规定为 4h,《高规》的规定为3h。
2.防火牆应直接砌筑在基础上或鋼筋混凝土框架上,当防火牆一侧的屋架、梁和楼板等因火灾影响而破坏时,不至使防火牆倒塌。
3.防火牆应截 断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屋顶结构,且应高出燃燒体或难燃烧体的wu(屋)面不小于500mm。fang(防)火墙应高出不燃烧体屋面不小于400mm。但当建筑物的屋盖为耐火极限不低于0.5h的不燃烧体时,高层建筑屋蓋为耐火极限bu(不)di(低)于1h的不燃烧体时,防火牆(包括纵向防火牆)可砌至屋面基层的底部,不必高出屋面。
4.建筑物的外墙如为難燃燒体时,防火牆突出难燃燒体墻的外表面400mm。防火帶的宽度,从防火牆中心线起每侧不应小于2m。
5.防火牆距tian(天)窗端面的水平距离小于4m,且天窗端面为燃烧体時,应将防火牆加高,使之超过天窗结构400-500mm,以防止火势蔓延。
6.防火牆内不应设置排气道,民用建筑如必须设置时,其两侧的墙身截面厚度均不ying(ying(应))小于120mm。
7.防火牆上不应开设门、窗、孔洞,如必须開设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并应neng(能)自关闭。
8.输送可燃氣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 不应穿过(高层民用建筑为严禁穿过)防火墻。其他管道不宜穿過防火牆,如必须穿过时,应采用不燃烧体将缝隙填塞密实。穿过防火墻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
9.建筑物内的防火牆宜设在转角处。如设在转角附近,内轉角两侧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 窗时,距离可不限。
10.紧靠防火牆兩側的门、窗、洞 口之间最近邊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如装有固定乙級防火窗时,可不受距离限制。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