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歌之父”胡德夫5月24日上海開唱
胡德夫演出海報。
“KIMBO的創作與歌聲,是台灣流行音樂的一個重要開始,直到現在,他都具有令人靈動的爆發力!”
——李宗盛(微博)
他被譽爲“台灣民歌之父”;
他堪稱“台灣的鮑勃.迪倫”;
他是台灣流行音樂的“活化石”;
這位白發老人影響了羅大佑、葉佳修、梁弘志等台灣著名音樂人;
他就是胡德夫。
演出時間:2013年5月24日19:30
演出地點:上海東方藝術中心音樂廳
演出票价:800(vip) 、400、200、 80
訂票電話:400-185-8666
(憑VIP門票可獲胡德夫親筆簽名CD一張)
藝人簡介:
胡德夫(1950年11月10日),被媒体誉为“台湾民歌之父”与“台湾原住民运动先驱”。来自台东的卑南族,斑白的头发道不尽他的沧桑故事,他的声音似乎隐藏一股陌名的力量,随时都有可能散发出。熟识他的人称他为KIMBO, Kimbo 是“德夫”的日语发音。这位白发老人影响了罗大佑、叶佳修、梁弘志、施孝荣、吴楚楚等台湾著名音乐人。2005年4月出版音乐专辑《匆匆》,获得台湾流行音乐百佳专辑(1993年至2005年)第2名。歌曲《太平洋的风》获2006年金曲奖最佳作词人奖、最佳年度歌曲。
喜歡聆聽帶有深厚情感的嗓音和無拘束音樂型式的人,相信胡德夫的聲音,你也會喜歡擁有渾厚的生命力和對自然的虔誠是胡德夫予人的感受,有時聽了會被故事動容,有時甚至是因爲胡德夫情緒流露渲染整個環境而沈浸。
熟識他的人稱他爲“Kimbo”,來自台東的卑南族,斑白的頭發說不盡滄桑故事,在十一歲,即只身到台北求學,一待就是數十年匆匆流浪遷徙的傳唱之歌。他的聲音似乎隱藏一股陌名的力量,隨時都有可能迸發出驚人的聲音力量。
的確,當胡德夫褪去所有的束縛和標簽,重拾起祖先遺留的一切,和對音樂的執著,穿梭來訪自然間,找尋逐漸被遺忘的聲音及生命的原動力,而這些也是一部台灣音樂的近代史。
胡德夫 Ara Kimbo在1970年代,Kimbo和杨弦、李双泽等人共同创造“民歌运动”本着“要唱就要唱自己的歌,不然就唱祖先留下来的”原则,创作了许多融合许多原住民的歌谣及原住民祖先流传故事的歌曲。
除了音樂,KIMBO最關心的末過于原住民的社會運動。70年代,胡德夫成立原住民權力促進會,原住民的權益及社會地位努力,並擔任首任會長。
2005年,發表首張個人專輯《匆匆》,獲得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年度歌曲《太平洋的風》。隨後在香港舉行的華語傳媒音樂大獎,胡德夫再度獲得最佳國語男演唱人獎、最佳民謠歌手兩項大獎。
2011年,發表第二張專輯《大武山藍調》,遠赴美國靈魂藍調之鄉Nashville錄制,並再度獲華語傳媒音樂大獎爵士/藍調演唱人獎。收錄在兩廳院年度旗艦計劃《很久沒有敬我了你》音樂劇中的《牛背上的小孩》也于同年入圍金曲獎傳統藝術類最佳作詞人獎。
頁:
[1]